产品展示 分类>>

  天高云淡,秋到吕梁。地处大山的交城县庞泉沟镇顺鑫农林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培养基地大棚内,现已长成的吊袋白木耳迎来了第四茬采摘时节,一朵朵肥硕油亮的白木耳长在规整摆放的木耳菌棒上,十几名乡民络绎在菌棒队伍之间,忙着采摘、转移、暴晒。

  白木耳因营养价值丰厚、色泽白润如玉,被誉为“菌中佳人”。交城县依托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适合、生态环境优秀的共同优势,全力开展和推行高级食用菌培养和培养技能。现在,吊袋白木耳等食用菌培养已成为交城山区致富增收的特征支柱工业。

  “现在基地共培养26个大棚,悬挂了35.5万个菌棒,木耳总产量能到达2.2万公斤左右,估计本年村集体经济将增收1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告知记者。

  近年来,庞泉沟镇把开展木耳工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人增收、强大农业经济”的首要抓手,经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形式,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人增收的高水平开展之路。

  “这木耳长得真好啊!朵大肉厚、色泽透亮、软中有韧,本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基地职工李大姐一边采摘木耳一边说,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她感觉到很高兴:“我年纪大了,出门打工不方便,现在在基地干活,一天70元薪酬,一年下来能挣个五六千,到年末还能给1500元的分红。平常还能统筹家里的农活儿,照料家里的白叟、小孩,真是一箭双雕。”

  “小小食用菌,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木耳工业的蓬勃开展不只有用拓宽了大众增收致富途径,并且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真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庞泉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双明表明,庞泉沟镇将持续以商场为导向,坚持形式、技能、产品等多方面立异,逐渐扩展工业规划,完善工业与大众的利益联接机制,进一步延伸木耳工业链,真实把家园山水的奉送变成农人大众的“金饭碗”。(记者 付永文 通讯员 安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