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全站最新登录 分类>>
每年七八月份的主汛期,天津城区很多地方都会进入看海模式。而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地,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一个个吸水海绵体的建成,初步实现了“雨停路干不看海”。
虽然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但是天津市民对7月24日台风“安比”带来的那场暴雨仍记忆犹新。
这场暴雨让天津市最大降雨量达190毫米以上,市区多处严重积水,出现了长江道上看“长江”,黄河道上看“黄河”的景观。
这场暴雨成为1949年以来天津遭遇过的最大台风雨。除了天津,北京和河北多地也遭遇大到暴雨的袭击。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钢筋混凝土森林”的迅速扩张,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导致部分城市“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窘境逐渐显现。加大力度建设海绵城市,重塑城市水生态系统被业界寄予厚望。
这场暴雨过后,天津河西区世芳园小区一位居民说:“以前下大雨,积水常会没过脚踝,但这次大暴雨,小区一点积水都没有。”
河西区解放南路片区是今年天津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首批试点之一,其中世芳园小区、河畔公寓小区、复兴门北里三个小区目前改造完工。世芳园小区进行了路面、绿地、雨污分流改造,还建设了生态车位,增强了雨水渗透能力。
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在这场暴雨中,各雨水泵站排水顺畅,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路网通行顺畅,路面未出现大范围积水。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规划科科长赵洪刚说:“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按照规划已经逐步开展公屋展示中心建筑、固道河雨水湿地、篮球公园景观水体、马路透水砖等海绵体建设。”
他说,通过改造污水库,形成如今的静湖,而透水砖、公园下沉绿地、屋顶绿化、住宅雨水收集桶、雨水泵站出口放置净水器等方法实现了海绵功效,让积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据介绍,通过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实现雨水的减排缓排,降低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等措施,天津生态城近10年无内涝现象发生。
作为海绵城市国家建设第二批试点,天津规划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的区域总面积达39.48平方公里,包括正在积极推进的中新生态城和解放南路一带,其中中新生态城约22.8平方公里。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生态城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施。
首先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比如生态城总体规划将蓟运河、蓟运河故道、静湖三个水系的滨水湿地完全予以保留,作为城市禁建区。
其次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比如治理污水库形成的静湖,该湖既是城市景观湖,也可用于汛期排涝和调蓄。
最后是低影响开发,这是指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今年建成的甘露溪公园,就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样板项目。作为生态城的重要生态廊道,甘露溪公园占地面积8.9公顷,其中景观水系面积1.06公顷。该项目以景观水系为中心,整体地形由外向内逐步降低,使绿地、园路、广场的雨水汇入场地中间。项目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截污型雨水口等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雨水径流最终汇入景观水系。
有关专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中国治理城市排水的策略和方法,也代表了中国构建城市新生态环境的方向,在海绵城市尤其是水环境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不断创造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乐军认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主要指标是年径流总量的控制率、径流污染物的祛除率和雨水回用率,主要采用房地产地块开发、下凹式绿地、透水砖、雨水调蓄设施、绿色屋顶等多种措施。
“比如下凹式绿地,把原来做的比地面要高的地方下凹10到20厘米,虽然这10到20厘米看起来不多,但是面积大了,蓄水能力也非常可观,将减轻对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城市发生内涝的风险也就降低了。”
天津市建委城市建设处负责人说,由于天津有的地方地下黏土层高且不透水,海绵城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加入了可以疏导水流的盲管,所有的水通过地下管道进行净化和下渗,最终被排放到河道管网里。
去年6月,天津水上公园首次使用新型环保材料“摩奇有机覆盖物”建成的2500平方米林下景观与游客见面,展示了天津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新成就。“摩奇有机覆盖物”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型材料,主要原料是天然植物的绿化废弃物,如树皮等经过特殊微生物发酵形成,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分的作用。
除了新技术应用,目前天津全市已有180多个项目纳入了规划建设管控流程,确保新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要求。同时出台相关地方标准规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